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过闽关

刘基 刘基〔明代〕

关头雾露白蒙蒙,关下斜阳照树红。
过了秋风浑未觉,满山粳稻入闽中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闽关上云雾迷漫,白茫茫一片,关下西下的斜阳将秋树照得艳红。
秋风吹来,就好像一点也没感觉到,进入闽中,眼前所看到的只有满山遍野的粳稻了。

注释
闽关:指位于福建的武夷山的关隘,是由赣入闽的必经之地。闽,福建的别称。
关头:即关上。
雾露:即云雾。
浑:全。
粳(jīng)稻:水稻的一种,茎秆较短,米粒短而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迟乃义著.明人绝句的诗情画意.吉林文史出版社.1997.06.第7页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,具体时间不详。作者跨越关山入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,心中愉悦之情难以言表,于是写下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白寿彝等主编.韩兆琦等选注,文史英华 诗卷.湖南出版社.1993.12.第870页
2、

赏析

  刘基这首诗主要写过闽关时所见到的情景,前两句写过闽关所见的景色;后两句写入闽中的欣喜之情。

  这首诗以动写静,诗人于清晨时分登上闽关,此时关头被露滴雾罩,白茫茫一片;而当他走到山下,已是傍晚时分,秋树一片嫣红。诗人穿越的山路上的景物和感受固然丰富,却也免不了历经艰辛和山姿水色。然而,诗人并未描绘这些纷杂的景物和感受,而是选取了关头和关下两幅静止而深刻的画面:白雾和红树。这些画面或许是一日之中记忆最清晰、最典型的美景。诗人将它们紧凑地连接在一起,句中使用“关头”、“关下”标明不同地点,“雾露”、“斜阳”暗示时间的流转,犹如电影的镜头组合一般,营造出一种动势的连续感。于是该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过闽关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这首诗写过闽关时所见到的情景,诗的前两句写过闽关所见的景色;后两句写入闽中的欣喜之情。这首诗情景交融,生机盎然,诗中所取的意象都是闻关上下寻常之景:雾露、晚林、秋风、粳稻,却于独特的剪裁毅和心理知觉描写中,透出诗人一种亲近而愉悦的心境。

刘基

刘基
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字伯温,谥曰文成,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,明朝开国元勋,汉族,浙江文成南田(原属青田)人,故时人称他刘青田,明洪武三年(1370)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他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著称于世。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,至今在中国大陆、港澳台乃至东南亚、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。 1677篇诗文  27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苏武慢·试问禅关

吴承恩 吴承恩〔明代〕

  试问禅关,参求无数,往往到头虚老。磨砖作镜,积雪为粮,迷了几多年少。毛吞大海,芥纳须弥,金色头陀微笑。悟时超十地三乘,凝滞四生六道。

  谁听得绝想岩前,无阴树下,杜宇一声春晓。曹溪路险,鹫岭云深,此处故人音杳。千丈冰崖、五叶莲开,古殿帘垂香袅。那时节,识破源流,便见龙王三宝。

  取自元彭致中编集《鸣鹤馀音》,底本出处《正统道藏》。作者冯尊师。原文为:

  试问禅关,参求无数,往往到头虚老。磨砖作镜,积雪为粮,迷了几多年少。毛吞大海,芥纳须弥,金色头陀微笑。悟时超、十地三乘,凝滞四生六道。

  谁听得、绝相岩前,无阴树下,杜宇一声春晓。曹溪路险,鹫岭云深,此处故人音窅。千丈冰崖、五叶莲开,古殿帘垂香袅。免葛藤丛里,婆娑游子,梦魂颠倒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清江引·清明日出游

王磐 王磐〔明代〕

问西楼禁烟何处好?绿野晴天道。
马穿杨柳嘶,人倚秋千笑,探莺花总教春醉倒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游石首绣林山记

袁中道 袁中道〔明代〕

  大江自三峡来,所遇无非石者,势常结约不舒。至西陵以下,岸多沙泥,当之辄靡,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。如此者凡数百里,皆不敢与之争,而至此忽与石遇。水汹涌直下,注射拳石,石堮堮力抵其锋,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。以水战石,则汗汗田田滮滮涆涆,劈之为林,蚀之为窍,锐之为剑戟,转之为虎兕,石若不能无少让者。而以石战水,壁立雄峙,怒狞健鸷,随其洗磨;簸荡之来,而浪返涛回,触而徐迈,如负如背;千万年来,极其力之所至,止能损其一毛一甲,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。于是,石常胜而水常不胜,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。

  予与长石诸公,步其颠,望江光皓森,黄山如展筛,意甚乐之。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,遂走矶上,各据一石而坐。静听水石相搏,大如旱雷,小如哀玉。而细睇之,或形如钟鼎,色如云霞,文如篆籀。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,不惟不相害,而且相与用。予叹曰:“士之值坎禀不平,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,何以异此哉!”

 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、石被睇锦,故名。其下即刘郎浦。是日同游者,王中秘季清,曾太史长石,文学王伯雨、高守中、张翁伯、王天根也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