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行望云山
杨万里〔宋代〕
霁天欲晓未明间,满目奇峰总可观。
却有一峰忽然长,方知不动是真山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下了一夜的雨,东方刚破晓,诗人出门,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。
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,于是在对比之下,知道那不动的山,才是真山。
注释
可观:壮观。
方知:才知道。
简析
《晓行望云山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写雨过天晴、天将亮未亮之时的所见,既包含哲理,也富有情趣。诗人在真与假、幻觉与现实的对立关系中,写出云雾在山头堆积、喷涌的动态,使得山静云动的意境跃然纸上。全诗情趣横生,妙解人颐;语言明白晓畅,通俗易懂。
创作背景
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经无从考证。这首游山纪胜之作,是作者为了记录自己在山行途中的片刻感悟而写下的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薛亚康,杨志学·全国大中专院校汉语语言文学教材 唐宋诗词鉴赏: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,2006年08月
2、
胡益民·中外哲理名诗鉴赏辞典:昆仑出版社,1999.4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 4974篇诗文 260条名句
墨池记
曾巩〔宋代〕
临川之城东,有地隐然而高,以临于溪,曰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池洼然而方以长,曰王羲之之墨池者,荀伯子《临川记》云也。羲之尝慕张芝,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此为其故迹,岂信然邪?
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,而尝极东方,出沧海,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;岂有徜徉肆恣,而又尝自休于此邪?羲之之书晚乃善,则其所能,盖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岂其学不如彼邪?则学固岂可以少哉,况欲深造道德者邪?
墨池之上,今为州学舍。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,书‘晋王右军墨池’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。又告于巩曰:“愿有记”。推王君之心,岂爱人之善,虽一能不以废,而因以及乎其迹邪?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?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,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!
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,曾巩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