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
张道洽〔宋代〕
行尽荒林一径苔,竹梢深处数枝开。
绝知南雪羞相并,欲嫁东风耻自媒。
无主野桥随月管,有根寒谷也春回。
醉余不睡庭前地,只恐忽吹花落来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走到荒林的尽头,只见一条布满青苔的小路,通向竹林深处,那里数枝梅花傲然开放。
尽管花色洁白,它却羞于与向阳的白雪为伍。它本想与春风结伴,迎风展瓣又耻于自我为媒。
长在野桥旁边的梅花呵,你好像只愿意接受月光的恩惠。寒谷中,只要根还在,到了春天你依然会抽枝吐蕊。
我酒醉之后,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树之下,是害怕春风突然吹落花瓣,让我触目伤怀洒泪。
注释
径:狭窄的道路。
苔:苔藓植物,绿色,生长在阴湿的地方。
恐:害怕。
赏析
诗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节,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。梅花不慕盛春之荣华,不畏霜雪,也不步他花之后尘,独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。
诗歌为突出梅的高尚品节,从三层意义上进行对比描写:
一是开放于“竹梢深处”,荒林、苔藓之类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风格;
二是与南雪相比,与桃杏众花相比,南雪易于消融,而梅花却不易凋谢,梅花也不像桃杏众花那样,轻易委身于东风;
三是以其生长环境之恶劣、冷寞烘托其品节,即使在野桥边、寒谷中,它也能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。
此诗托物寓志,借梅花抒发自己真实情感。在张道洽的所有梅花
简析
《梅花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写穿过布满青苔的荒林小径,在竹梢掩映的深处发现数枝梅花绽放;颔联写出梅花清高自持、不慕虚荣的品格;颈联是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,也寓意着逆境中总有希望;尾联因醉而不愿睡去,担心风吹花落,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。这首诗描出一幅冬日荒林深处梅花绽放的幽雅景象,并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。
张道洽
张道洽(1202~1268)字泽民,号实斋,衢州开化(今属浙江)人。理宗端平二年(1235)进士。曾从真德秀学。历广州司理参军,景定间为池州佥判,改襄阳府推官。五年卒,年六十四。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。 114篇诗文 6条名句
游沙湖
苏轼〔宋代〕
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,亦曰螺师店。予买田其间,因往相田,得疾。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,遂往求疗。安常虽聋,而颖悟绝人,以纸画字,书不数字,辄深了人意。余戏之曰:“余以手为口,君以眼为耳,皆一时异人也。”
疾愈,与之同游清泉寺。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,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余作歌云:“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是日剧饮而归。
满江红·无利无名
张昪〔宋代〕
无利无名,无荣无辱,无烦无恼。夜灯前、独歌独酌,独吟独笑。况值群山初雪满,又兼明月交光好。便假饶百岁拟如何,从他老。
知富贵,谁能保。知功业,何时了。算箪瓢金玉,所争多少。一瞬光阴何足道,便思行乐常不早。待春来携酒殢东风,眠芳草。
水龙吟·老来曾识渊明
辛弃疾〔宋代〕
老来曾识渊明,梦中一见参差是。觉来幽恨,停觞不御,欲歌还止。白发西风,折腰五斗,不应堪此。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别有,归来意。
须信此翁未死,到如今凛然生气。吾侪心事,古今长在,高山流水。富贵他年,直饶未免,也应无味。甚东山何事,当时也道,为苍生起。